首页汉语字典刍字的解释
刍

拼音 chú 注音ㄔㄨˊ 繁体
部首刀部 总笔画5画 结构上下
五笔QVF 五行 统一码520D
笔顺ノフフ一一
名称撇、横撇/横钩、横折、横、横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刍(芻)chú(ㄔㄨˊ)

⒈  喂牲畜的草,亦指用草料喂牲口:刍秣(饲养牛马的草料)。反刍。

⒉  割草:刍荛(割草称“刍”,打柴称“荛”。指割草打柴的人。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)。刍言(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)。刍议(同“刍言”)。

⒊  草把:刍灵(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)。

异体字

造字法

会意

English

mow, cut grass; hay, fodder


※ 刍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刍是什么意思由太极之巅国学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
康熙字典

芻【申集上】【艸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4画

《唐韻》側愚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?音初。《說文》刈草也。《詩·大雅》詢于芻蕘。《疏》芻者飼牛馬之草。《孟子》猶芻豢之悅我口。《趙註》草食曰芻。《韻會》羊曰芻,犬曰豢,皆以所食得名。

《禮·祭統》士執芻。《註》藁也。《詩·小雅》生芻一束。《箋》苽草刈取以用曰芻,故曰生芻。

草名。《小雅》終朝采綠。《箋》綠,王芻也。

梵語謂僧曰苾芻。

芻尼。《許彥周詩話》嘗作七夕詩,押潘尼字,難于屬和,後讀《藏經》,有呼喜鵲爲芻尼。

姓。見《何氏姓苑》。

《集韻》葘尤切,音鄒。《韓愈·駑驥詩》力小若易制,價微良易酬。渴飮一斗水,饑食一束芻。《六書正譌》芻象包束草之形,俗作蒭,非。《干祿字書》通作???字原从艸从口从丑作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芻【卷一】【艸部】

刈艸也。象包束艸之形。叉愚切

说文解字注

(芻)刈艸也。謂可飤牛馬者。象包束艸之形。叉愚切。古音在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