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诗文 > 翻译及注释

《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》翻译及注释

宋代苏轼

行歌野哭两堪悲,远火低星渐向微。

译文:有人边行走边唱歌,有人在野外啼哭,两种声音都令我心中伤悲,远处的灯火夜空的疏星,渐渐地趋向暗淡低微。

注释:野宿:住宿在郊外。行歌:边行走边唱歌,借以抒发感情、表达意愿等。《晏子春秋·杂上十二》:“梁丘据左操瑟,右挈竽,行歌而出。”野哭:哭于郊外。微:暗淡低微。

病眼不眠非守岁,乡音无伴苦思归。

译文:病眼睡不着并非因着守岁,乡音无人为伴我苦苦地思归。

注释:守岁:除夕习俗,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。乡音:家乡的口音。

重衾脚冷知霜重,新沐头轻感发稀。

译文: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,知道冬霜重满是寒气,刚洗过头发觉得轻松,却感知鬓发又已变稀。

注释:重衾:多条被子。沐:洗发。

多谢残灯不嫌客,孤舟一夜许相依。

译文: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,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。

南来三见岁云徂,直恐终身走道途。

译文:来到江南见旧岁三度辞去,真怕终身要奔走在道路。

注释:岁云徂:谓年岁辞去。徂,往。

老去怕看新历日,退归拟学旧桃符。

译文:年纪老大怕看新的日历,辞官归乡准备学写旧的桃符。

注释:历日:这里指日历。桃符: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,其下有神荼、郁垒二神,能食百鬼。故俗于农历元旦,用桃木板画二神于其上,悬于门户,以驱鬼避邪。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,其后改书于纸。

烟花已作青春意,霜雪偏寻病客须。

译文:自然景物已表露春天的意味,我这病客的胡须偏被霜雪找寻。

注释:烟花:泛指春景。青春:春季。

但把穷愁博长健,不辞最后饮屠苏。

译文:纵使穷愁潦倒但愿赢得此身长健,不怕轮到我最后一个把屠苏酒饮。

注释:博:赢得。长健:身体健康。屠苏:酒名,也作“酴酥”、“屠酥”。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