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词典依违两可依违两可的意思
wéiliǎng

依违两可


拼音yī wéi liǎng kě
注音一 ㄨㄟˊ ㄌ一ㄤˇ ㄎㄜˇ

成语解释 依违两可

繁体依違兩可

依违两可

词语解释

依违两可[ yī wéi liǎng kě ]

⒈  犹言模棱两可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犹言模棱两可。

《明史·方从哲传》:“举朝力争, 从哲 依违两可。”
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:“宰相 曾公亮 年过七十,遇事依违两可,是所谓‘老成持重’的官僚典型。”

国语辞典

依违两可[ yī wéi liǎng kě ]

⒈  既不赞成也不反对。指对事情的态度不明确,模棱两可。

《明史·卷二一八·方从哲传》:「贵妃求封后,举朝力争,从哲依违两可。」
《清史稿·卷三九一·倭仁传》:「刚正不挠,无所阿向者,君子也;依违两可,工于趋避者,小人也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依违两可"的意思解释、依违两可是什么意思由太极之巅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